《底特律:成为人类》上电视:游戏的常态化

2019-07-16 09:56:49 来源:体育吧

这个7月,《底特律:成为人类》的热度有了小小回暖:它代替《实况足球2019》成为本月PSN会免游戏,而且是数字豪华版。除了“实况”忠实粉丝之外,大部分玩家对这个消息还是喜闻乐见的,不论之前买没买,都不妨碍我们刷些“真香”“犹豫就会白给”“Becoming Free”的玩笑梗。

在会免消息之外,《底特律:成为人类》的另一个“成绩”知道的人可能就不那么多了:它登上了一个人工智能科教节目,在电视上出场亮相。

《底特律:成为人类》上电视:游戏的常态化(1)

节目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上个月末,日本NHK电视台教育频道(ETV)开始播出一档名为《超级AI入门特别篇:世界名人讲述典范转移》的节目,节目分为5集,分别从物理、伦理、哲学和文化角度,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类思考结构的变化。

《底特律:成为人类》在第2集登场。围绕着“人工智能与伦理”的话题,节目采访了耶鲁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伦理学专家温德尔·瓦拉赫(Wendell Wallach)。他从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开始讲起,以游戏内容作为例子,向观众介绍了他的观点——在如今这个发展速度快、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人们的道德、伦理和感情同样产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对AI的期待,实际上是自我认知变化的一种投射。

《底特律:成为人类》上电视:游戏的常态化(2)

节目中使用了《底特律:成为人类》的画面、台词和音乐

“AI存在的价值是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温德尔·瓦拉赫在节目中说。

我特地去找来这集节目看。总体来说,它属于干货型访谈节目,知识密集,观点明确,假如观众此前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没有了解,看过之后也能得出一个清楚的结论。但在细节方面,论述的比例远高于实例和故事。

尽管频繁使用了《底特律:成为人类》的画面、台词和音乐,节目也只是将它作为切入话题的引子,很少有基于具体游戏剧情的分析、联想和讨论。说得直白点儿,主讲者瓦拉赫教授很可能对《底特律》一无所知,而背景中的游戏画面、介绍和转场,更像是节目制作组里的《底特律》玩家硬加进去的。

《底特律:成为人类》上电视:游戏的常态化(3)

温德尔·瓦拉赫教授谈论的内容中并不包括《底特律》游戏

不过事实上,《底特律》出现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讨论中,又是十分合适的。根据瓦拉赫教授的观点,科技与伦理发展并不同步,在人工智能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建立一种同步发展的思维方式就显得十分迫切。一直以来,人类在制造机械设备时习惯于强调它们“冰冷”“理性”的一面,“感情”反而是障碍。但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发展,我们又要求AI能够准确理解人类的感情——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和风险。

西方社会在基督教价值观的影响下,对“人类像上帝一样成为造物主”有着天然的恐惧,这也让“弗兰肯斯坦”情结历久弥新。《底特律》也不例外,但它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玩家扮演的3个仿生人外表与人类几乎一模一样,他们本是人类的“工具”,但出于自身的经历和内心的矛盾,开始出现异常,希望打破障碍,追求与人类一样的自由。游戏过程中,玩家会不自觉地在人类与仿生人的立场之间转换思考。

这也是游戏另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细致的故事情节和沉浸感可以让人们对需要了解的事物产生直观认识,同时又能靠想象力模拟出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状况。不少人认为,它可以在知识普及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换个角度看,《底特律》自身的主题与人工智能与伦理密切相关,玩家群体中已经有过不少讨论,电视节目中提到它,也只是把这些讨论的范围再次扩大,让更多人加入。这的确不太常见,却也十分合理。

与其说《底特律》上了电视节目,不如说是电视节目使用了《底特律》来传达自身的观点。这是一个微妙但重要的变化:自电子游戏诞生以来,它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和负面刺激已经随着几代人的成长而逐渐减弱。在游戏作为一种普遍的娱乐形式被社会接受的时代,它开始拥有更广泛的文化价值、对其他领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更多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

大家都在看


小编推荐